勤學的諺語
1、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n愈釋義:學業(yè)由于勤奮而專精,由于玩樂而荒廢;德行由于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隨俗而敗壞。2、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耕耘一分才?!A羅庚3、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A羅庚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獝鄣仙?、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旯?、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栏衲?、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ㄈR爾8、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9、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釋義:人一輩子要勤奮努力,倘不積極地探索研究,哪會有收獲或成就呢?10、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匈e11、天才就是這樣,終身努力便成天才?!T捷列夫12、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fā)揮幾分。天資的充分發(fā)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的?!D?3、讀書勤乃有,不勤腹中虛。——韓愈釋義:讀書學習勤奮肚子里才有(學問),(讀書學習)不勤奮肚子里就是空的(沒有學問)14、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佒?p>
關于勤學的諺語大全。
關于好學勤奮的諺語:1、人貴有志,學貴有恒。2、人起心發(fā),樹起根發(fā)。3、熟能生巧,巧能生精。4、光陰似箭,日月如梭。5、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無恒,不怕無成。6、不怕讀書難,就怕心不專。7、學習如趕路,不能慢一步。8、積學在身,事事好辦。9、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10、常說嘴里順,常寫手不笨。11、薄技在身,勝握千金。12、為了求知識,代價雖高也值得。13、木不鑿不通,人不學不懂。
關于勤學的名言或諺語
囊螢映雪 《晉書·車胤傳》:“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釋譯:晉朝車胤恭謹勤苦,學習不知疲倦。學問淵博,通曉許多門知識。由于家里窮,不能經(jīng)常弄到油點燈,夏天他就用白絹袋裝幾十只螢火蟲來照亮讀書,一直讀到天亮。清張英《淵鑒類涵》卷二0二:“孫康家貧,無油,嘗映雪讀書”。尚友錄》卷四:“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于冬月嘗映雪讀書?!笔钦f:晉朝人孫康家里窮,無油點燈,曾經(jīng)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著讀書。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學。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也載此事。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jīng)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fā)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fā)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fā)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手不釋卷 光武(劉秀》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釋義 “卷”指書。手中的書不肯放下來,比喻抓緊時間勤學,或看 書入了迷。故事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后,雖作戰(zhàn)驍勇,常立戰(zhàn)功,卻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戰(zhàn)例經(jīng)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干。”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托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罷了?!?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于以后帶兵打仗很有好 處?!?停了停,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zhàn)的緊張關頭,手里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 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并堅持不懈。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 鑿壁偷光 鑿壁借光 西漢時有一位著名的經(jīng)學家名叫匡衡,關于他鑿壁偷光讀書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墻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這點兒亮光如饑似渴、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后來,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甚至愿意給一位家中藏書豐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計報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讀到更多的書。出自《西京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