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護理管理制度試題庫
護理管理制度題庫
一、單選題
1、二級護理護理要點不包括(D)
A、每兩小時巡視患者
B根據患者測量生命體征
C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D保持患者舒適和功能體位
2、特級護理不包括(C)
A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fā)生病情變化需要搶救的
B重癥監(jiān)護者C手術后需嚴格臥床患者D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
3、查對制度中“三查”指(A)
A操作前中后查B備藥前中后查C發(fā)藥注射輸液查D服藥前中后查
4、正確執(zhí)行口頭醫(yī)囑不包括(C)
A6小時內讓醫(yī)師補開醫(yī)囑B在執(zhí)行口頭醫(yī)囑本上簽字C執(zhí)行后執(zhí)行者再次核對D護士復述,醫(yī)師再次確認
5、小交接班指(B)
A早中班之間交接B中夜班之間交接C大夜班與夜班之間的交接D大班與中班之間的交接
6、交接班的重點(A)
A病情交接B口頭交接C床邊交接D書面交接
7、搶救病人結束除做好搶救記錄消毒外,責任護士還要做好(D)
A衛(wèi)生清理工作B核對工作C聯(lián)系病人親屬及單位D做好護理記錄與搶救小結
8、對危急病人搶救時應(A)
A就地搶救病情穩(wěn)定后才能搬動B搬運到搶救室緊急搶救C轉運到就近醫(yī)院進行搶救D搬到床上進行搶救
9、嚴重不良事件上報時限(B)
A10小時內上報B6小時內上報C4小時內上報D8小時內上報
10、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堅持的原則(C)
A對于主動上報者給與減輕或免于處罰B對有意隱瞞者按情節(jié)嚴重程度給予處罰C堅持主動報告非處罰原則D對提出建設性意見的給予適當獎勵
1、配血合格后,護理人員取血時,應逐項核對的內容不包括(C)。
A、科室
B、患者姓名
C、年齡
D、性別
12、輸血后,將血袋送回輸血科,至少保存(B)小時
A、12B、24C、48D、72
13、下列哪項不屬于特殊用藥(D)
A、甘露醇
B、高濃電解質
C、心血管用藥
D、抗生素
14、給藥前要詢問患者的情況史不包括(C)
A、用藥過敏史
B、飲酒情況
C、飲食情況
D、家族藥物過敏史
15、以下哪類人群不需佩戴腕帶(D)
A、手術
B、昏迷
C、新生兒
D、老年人
16、對無法確認身份的三無患者,需在腕帶上注明的包括(D)
A、無名氏+就診卡號
B、性別、診斷
C、入院時間
D、以上都是
17、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主要任務是(C)
A、讓病人滿意
B、讓醫(yī)生滿意
C、負責全院各科室的護理質量控制
D、制定護理計劃
18、制定醫(yī)院護理制度根據工作需要適時修訂,修訂后的文件的程序包括(D)
A、試行、修改
B、批準、培訓
C、執(zhí)行
D、以上都是
19、護理部每周(A)次深入病房,進行護理質量檢查
A、3-41-2、
C、2-3D、4-6
20、護理部每(D)1次住院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
A、1年
B、1月
C、2月
D、半年
21、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在誰的領導下行使職責(C)
A院長
B書記
C分管院長
D護理部主任
22、下列哪項不是修訂后的文件的程序(D)
A試行
B修改
C批準
D反饋C
23、護理安全管理多長時間召開一次安全分析會()
A1個月
B2個月
C3個月
D6個月
24、護理安全管理應加強除哪一項的管理(B)
A麻醉、第一類精神藥品
B健康宣教
C高危藥品
D危重病人
25、除哪項不是護理查房的形式(D)
A行政查房
B業(yè)務查房
C夜查房
D晨間查房
26、護理業(yè)務查房多長時間一次()
A1個月
B2個月
C3個月
D6個月
27、死亡病例討論時間在多長時間內完成(C)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28、護理病例討論由誰主持(C)
A責任護士
B護理部主任
C護士長
29、除哪項外均是護理會診的形式(D)
A病區(qū)間護理會診
B全院護理會診
C院外護理會診
D院內護理會診
30、哪項不是進行護理會診的護理專家(D)
A主管護師
B專科護士10年以上
C擔任護士長3年以上
D??谱o士5年以上
31.危重患者護士長應(B)檢查危重患者的護理質量,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出并督導整改。
A每周
B每天
C每班
32.下列哪項不是危重患者的護理記錄書寫要求(D)
A及時
B清晰
C準確
D簡明扼要
33.病房內對近期過期的藥品做出標記,給予(A)標記于瓶頸。
A紅色
B黃色
C藍色
D黑色
34.下列藥品不屬于高危藥品的是(A)
A0.9%氯化鈉注射液
B10%氯化鉀注射液
C50%葡萄糖注射液
D10%氯化鈉注射液
35、在搶救病人時用藥后護士及時在(B)上登記
A病歷上
B執(zhí)行口頭醫(yī)囑記錄本上
C護理記錄單
D交班本
36、下列哪項不是執(zhí)行醫(yī)囑時需要確認的內容(D)
A姓名
B藥名
C有效期和過敏史
D既往史
37、搶救病人結束(B)小時內督促醫(yī)生據實補開醫(yī)囑
A4小時
B6小時
C2小時
D8小時
38、執(zhí)行醫(yī)囑制度原則是(A)
A先臨時后長期
B先長期后臨時
C先長期備用后臨時備用
D先臨時備用后長期備用
39、患者在住院期間應由(B)進行護理評估
A臨時護士
B注冊護士
C實習護士
D見習護士
40、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后(C)內完成入院評估并記錄
A2小時內
B4小時內
C當班
D6小時
41、中夜班搶救后使用的藥品次日(C)補充完畢
A7:00B
8:00C
9:00D
10:0042.42、封存的藥品物品應在距失效日期前(C)更換
A1個月
B2個月
C3個月
D4個月
43.哪一項不是病房麻醉藥品的“五專”管理(D)
A專人保管
B專柜加鎖
C專用處方
D專人專用
44.病房麻醉藥品只能供(A)
A住院患者
B門診患者
C患者家屬
D急診搶救
45.急救物品多長時間集中檢查保養(yǎng)一次(B)
A每天
B每周
C每半月
D每月
46.哪項不是急救物品的五固定(D)
A定物
B定量
C定位放置
D定品種
47.下列哪項不是高濃度電解質制劑(B)
A10%氯化鉀注射液
B0.9%氯化鈉注射液
C25%硫酸鎂注射液
D50%葡萄糖注射液
48.高危藥品存放標示的設置為(A)
A黃底黑字
B黑底黃字
C白底黃字
D黃底白字
49.冰箱冷藏室的溫度多久監(jiān)測一次(A)
A每天
B每周
C每半月
D每日
50.配置好的液體保存在冰箱內,有效期為
(D)
A4小時
B8小時
C16小時
D24小時、
51.病房物資器材管理須對病室建立賬目的是(A)
A器材被服
B藥品
C冰箱
D紫外線
52.科室領取正常消耗性器材物品時應有(A)簽字才可請領
A科室負責人
B護士長
C責任護士
D醫(yī)師
53.下列不屬于疼痛評估范圍的(B)
A疾病
B心理
C手術
D創(chuàng)傷
54.根據疼痛程度多長時間評估依次(A)
A每班
B每天
C每周
D每日
55.患者轉科須經(A)同意
A轉入科室
B轉出科室
C醫(yī)生
D患者
56.危重患者轉科時應有(C)同時陪送
A護士
B家屬
C醫(yī)生
D轉入科室人員
57.手術患者使用(A)腕帶
A藍色
B黃色C粉色
D紅色
58.患者出院時腕帶應由(A)取下
A責任護士
B醫(yī)生
C患者
D家屬
59.按照Braden危險因素評估表評分(B)應建立《住院病人壓瘡評估表》
A≦12分
B≦18分
C≦15分
D≦16分
60.院外帶入壓瘡須有(D)內填寫壓瘡報告表上報護理部
A12小時內
B24小時內
C48小時內
D72小時內
61、根據評估情況,跌倒、墜床應采取適當?shù)姆婪洞胧?,術后及(C)的患者第一次下床應需由責任護士協(xié)助。
A、年老
B、術前
C、長期臥床
D、年紀小
62、患者跌倒墜床的報告,科室護士長須在(D)小時電話上報護理部
A、6B、8C、12D、2463、患者跌倒、墜床傷情認定分(C)級
A、一
B、二
C、三
D、四
64、對于患者摔傷頭部,要嚴格觀察病情變化,注意(D)的變化
A、瞳孔意識
B、血壓
C、呼吸
D、以上都是
65、醫(yī)護人員認真評估患者(A)及合作程度,確定是否存在管路滑脫危險因素。
A、意識狀態(tài)
B、病情
C、年齡
D、文化
66、留置管路的病人,護士要按要求進行巡視,檢查導管的(D)
A、位置、深度
B、引流情況
C、固定方法
D、以上都是
67、擇期手術的患者術前評估由責任護士在手術前(D)小時內完成,急診手術患者術前評估在(A)小時內完成
A、B、2C、12D、2468、手術前對病人的評估不包括(D)
A、一般資料
B、既往史及健康狀況
C、經濟能力
D、手術方式
69、護理文書的書寫要求(D)
A、客觀、真實
B、準確
C、及時、完整D、以上都是
70、護理文書由(D)書寫
A、主班護士
B、夜班護士
C、護士長
D、取得護士執(zhí)業(yè)證書的護
71、關于做好出院患者健康指導的主要內容,以下哪項不正確(D)
A、用藥指導
B、自我保健
C、功能鍛煉
D、規(guī)章制度
72、下列哪項不屬于健康教育指導的形式(B)
A、個別指導
B、用藥指導
C、集體講解
D、實物展覽
73、關于探視制度,以下哪項是正確的(B)
A、探視者可任何時間探視
B、傳染病患者禁止探視
C、探視者每次不得超過1人
D、學齡前兒童可入內探視
74、對于陪護制度,以下哪項不正確(B)
A、陪護人員不準翻閱病歷B、陪護人員不需遵守醫(yī)院相關制度C、陪護人員有事外出時,要告知值班人員D、陪護人員必須愛護公物
75、患者出院時,下列哪項護理人員的做法是錯誤的(D)
A、主動征求患者對醫(yī)療、護理的意見及建議
B、清點患者使用物品C、責任護士根據病情給患者進行出院指導D、接到患者出院醫(yī)囑后,不進行核對,直接住院處結賬
76、關于轉科制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
A、一般患者轉科不需護士陪同B、危重患者轉科需醫(yī)護共同陪同C、轉科時病歷應隨同轉出交接D、接到轉科醫(yī)囑后,應及時與相關科室溝通
77、護理人員首迎負責制中的首迎負責人是指(B)
A、責任護士
B、門診或病房第一個接診門診或住院患者的本院在崗護理人員C、護士長D、實習護士
78、關于首迎負責制度的說法錯誤的是(A)
A、遇到來人或來電咨詢,不屬于本部門的范圍的事情,可不予解答
B、門診護士要主動詢問患者的需要,盡力幫其解決C、分診護士應及時、準確分診D、分診護士應引導患者至就診室
79、以下哪項不屬于病房床單位的設施和其他物品規(guī)范放置應做到的范疇(D)
A、三條線
B、三不放C、五固定D、三查七對
80、病房內定時通風換氣,每日1-2次,每次多長時間(D)
A、10分鐘B、15分鐘C、20分鐘D、30分鐘
81、下列哪項是監(jiān)護儀的二保養(yǎng)(A)A定期保養(yǎng)
B用前保養(yǎng)
C用時保養(yǎng)
D每天保養(yǎng)
82、
護士長多長時間對監(jiān)護儀進行一次全面檢查(C)
A每班
B每天
C每周
D每月
83、衛(wèi)生手消毒監(jiān)測的細菌菌落數(shù)是(B)
A≦5cfu/c㎡
B≦10cfu/c㎡
C≦15cfu/c㎡
D≦20cfu/c㎡
84、外科手消毒監(jiān)測的細菌菌落數(shù)是(A)
A≦5cfu/c㎡
B≦10cfu/c㎡
C≦15cfu/c㎡
D≦20cfu/c㎡
85、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職業(yè)傷害和醫(yī)院感染時應及時報告(C)
A護士長
B科主任
C醫(yī)院感染管理科
D護理部
86、屬于防護用品的是()
A口罩
B隔離衣
C護目鏡
D以上都是
87、無菌持物鉗滅菌后干式存放,每(C)更換一次。
A、2小時
B、3小時
C、4小時
D、5小時
88、開啟的靜脈輸入液體存放不得超過(C)。
A、30分鐘
B、1小時
C、2小時
D、3小時
89、換藥室(B)消毒一次并有登記。
A、每班
B、每天
C、每周
D、每月
90、無菌容器及無菌敷料開啟后(D)需重新滅菌。
A、6小時
B、12小時
C、18小時
D、24小時
91、血壓計袖帶應(B)清洗。
A、每天
B、每周
C、每半月
D、每月
92、病室內地面用(B)“84”消毒液噴灑。
A、1:250B、1:500C、1:1000D、1:8002、
多選題
1、屬于監(jiān)護儀“八防”的是(ABCDE)。
A、防塵
B、防潮
C、防變形
D、防丟失
E、防腐
2、以下屬于患者入院評估的內容是(BCDE)。
A、年齡
B、入院方式
C、生命體征
D、過敏史
E、入院原因
3、以下哪項屬于高濃度電解質劑(ABCE)。
A、10%氯化鈉注射液
B、25%硫酸鎂注射液
C、50葡萄糖注射液
D、肝素鈉注射液
E、10%氯化鉀注射液
4、重點使用腕帶的人群是(ACD)。
急診搶救的患者
B、住院患者
C、“三無”患者
D、語言交流障礙的患者
E、老年患者
5、護理文書各種記錄內容應(ABCD)。
A、客觀
B、真實
C、及時
D、準確
E、簡明扼要
6、腕帶佩戴人群包括(ABCD)
A新生兒及兒童B昏迷意識不清者C鎮(zhèn)靜期間的患者D分娩手術者
7、三查九對包括(ABC)
A操作前中后查B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C過敏史有效期D診斷
8、輸血時調整輸注速度依據的是(AC)
A年齡B血型C病情D血量
9、書寫護理記錄及交接報告應遵循(ABCD)
A客觀B真實C準確D及時完整
10、為病人發(fā)飲食前應查對(ABCD)
A飲食單B床號姓名C飲食種類D醫(yī)囑
第2篇 護理部分娩室護理管理制度
護理部分娩室護理管理制度(試行)。
1.工作人員進產房前應當更換手術衣褲、拖鞋、帶好口罩、帽子,非本室工作人員禁止入內。
2.產婦進入產房后應當有專人陪伴,給予心理支持及指導,以防發(fā)生意外。
3.產婦在產程進展中,如有異常情況應當及時報告上級醫(yī)師,并積極配合醫(yī)師做好搶救工作。
4.工作人員態(tài)度要嚴肅認真,對產婦應當體貼、關懷,不能任意談笑,注意保護性醫(yī)療制度。
5.嚴格執(zhí)行各項規(guī)章制度,做好消毒隔離,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
6.產房每日要全面清潔、消毒。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度24~26℃,濕度50~60%。
7.凡無菌物品應當有消毒日期及有效期,各類物品要定物、定位、定量放置,由專人負責,隨時整理、消毒及補充。
8.每日檢查搶救物品、藥品,保證功能完好。
9.產房內一切物品不能隨意帶出,借物應當嚴格遵守借物手續(xù)。
10.產后半小時內應當進行新生兒早吸吮早接觸。
11.接產后由接生人員及時、準確填寫各項記錄。
12.產后觀察2小時,若無異常護送母嬰返休養(yǎng)室(母嬰同室)。
第3篇 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辦法
護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管理制度
1、認真落實各級護理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工作明確分工,團結協(xié)作,結合各科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
2、科室設安全員,每周進行安全檢查。護士長每月組織科內人員進行安全護理分析,發(fā)現(xiàn)事故隱患及時處理。
3、嚴格執(zhí)行交接班制度、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與分級護理制度,按時巡視病房,認真觀察病情變化。
4、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程,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預防院內交叉感染。
5、每天進行安全評估,做好標識。對危重、手術、老年及小兒患者應加強護理,必要時加床檔、約束帶,以防墜床,定時翻身,預防褥瘡的發(fā)生。
6、劇、毒、麻、貴重藥品專人保管,加鎖,賬物相符。
7、搶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種類、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時(及時檢查、及時維修、及時補充),搶救器械做好應急準備,一般不準外借。
8、搶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時清點交接,嚴防損壞和遺失。
9、做好安全防盜及消防工作,定期檢查消防器材,保持備用狀態(tài)。
10、對科室水、電、氣加強管理,保證不漏水、漏電、漏氣;如有損壞及時維修。
11、內服藥和外用藥標簽清楚,分別放置,以免誤用。
二、護理缺陷高危因素防范要點:
護士長對護理缺陷事故發(fā)生的高危因素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
(一)高危環(huán)節(jié):治療、危重患者搶救、患者流動管理、工作交接、醫(yī)護合作性環(huán)節(jié)、新藥新技術應用環(huán)節(jié)。
防范:1、對高危環(huán)節(jié)制定操作規(guī)范等預防措施。
2、加強操作過程中的督查。
3、經常查找不安全隱患,善于整改。
(二)高危人群:進修護士、實習護士、新職工;工作時注意力分散、情緒狀況不良、業(yè)務能力欠缺者;護患交流性格障礙者。
防范:1、加強相關護理人員的培訓。
2、關心護士的工作、身心狀況。
3、盡一切可能消除交流障礙因素。
(三)高危時段:繁忙、中夜班、交接班、節(jié)假日等。
防范:1、護士長根據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資源。
2、發(fā)揮護士長值班功能。
3、節(jié)假日有人員儲備、安全檢查等應對措施。
(四)高危意識:主觀意識過強,缺乏安全意識,法制觀念淡薄。
防范:1、加強法制學習,強化法律意識。
2、加強安全學習,運用舉一反三方法。
3、對護理缺陷、事故認真對待,嚴肅處理。
三、制訂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
(一)護理安全常抓不懈。每位護士要主動查找護理安全隱患,護士長經常進行提問、分析、評價、總結。
(二)安全護理納入病房的目標管理。
1、根據病情、年齡、精神狀況,并結合病區(qū)環(huán)境,護士對患者做安全評估。
2、排班合理(人力資源充足、業(yè)務力量分配合理)。
3、開展新治療、新檢查、新藥物時應及時組織全體護士對相關知識的進行學習。
4、加強醫(yī)療儀器的使用與維護。
四、病房內有危重患者、重大手術及特殊治療護理時,及時向護理部匯報,并由護士長、高年資護師參加和指導青年護士工作、病情觀察,護理文件書寫及時、準確、認真、規(guī)范。
第4篇 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及管理制度
1.護理不良事件分為護理差錯、護理事故、在院跌倒、護理并發(fā)癥護理投訴及其他意外或突發(fā)事件。
2.護理部及各科室具備防范、處理護理不良事件的預案,并不斷修改完善。
3.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后,當班護士要立即向護士長和當班醫(yī)生匯報,本著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則,迅速采取補救措施,盡量避免或減輕對病人健康的損害,或將損害降到最低程度。
4.護士長要逐級上報不良事件的原因、經過、后果,并按規(guī)定填寫對應的登記表.情節(jié)嚴重的差錯、投訴或病人自殺等突發(fā)事件半小時內上報護理部,其他不良事件12小時內上報護理部,護理部及時了解情況,給予處理意見,盡量降低對病人的損害.
5.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的各種有關記錄、檢驗報告、藥品、器械等均應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銷毀,必要時封存,以備鑒定。
6.護理部制定護理投訴和糾紛的接待流程,熱情接待、認真調查、尊重事實、耐心溝通、端正處理態(tài)度,5個工作日內給予答復.重大護理投訴,上報醫(yī)院備案、討論。
7.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后,病區(qū)和科室要組織護士進行討論,分析原因,提高認識、吸取教訓、改進工作。
8.執(zhí)行非懲罰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并鼓勵積極上報未造成不良后果但存在安全隱患的事件以及有效杜絕差錯的事例.如不按規(guī)定報
告、有意隱瞞已發(fā)生的護理不良事件,一經查實,視情節(jié)輕重給予處理。
9.各科室和護理部如實登記各類護理不良事件。
10.醫(yī)院成立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和護理技術管理委員會,對上述事件每月匯總進行討論,從制度合理性、制度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管理、工作流程、職業(yè)道德、主觀態(tài)度等方面綜合分析,根據事件的情節(jié)及對病人的影響,確定性質,提出獎懲意見和改進措施,在全院護士長會上傳達,共享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第5篇 護理差錯事故防范措施及管理制度
護理工作是神圣的事業(yè),每次醫(yī)療護理活動,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與醫(yī)院榮辱興衰息息相關,各級各類護理人員務必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和崇高的責任感。預防和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的發(fā)生。
1、加強護理人員醫(yī)德醫(yī)風教育及安全意識教育,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 的思想及責任感,樹立質量第一、信譽第一的觀念不病人提高有效的高質量的安全護理,最大限度地減少和杜絕護理差錯的發(fā)生。
2、貫徹落實各項醫(yī)療護理規(guī)章制度,嚴格履行崗位職責認真執(zhí)行交接班制度,查以制度,危重病人交接班,搶救制度、消毒制度隔離等。
3、嚴格執(zhí)行各種疾病護理常規(guī)及操作規(guī)程,護理人員在執(zhí)行各項操作時,不可隨意簡化操作程序,不可存有絲毫僥幸心理。
4、對可能發(fā)生危險的醫(yī)療護理設備在使用前要對操作者進行培訓與考核,要建章建制,加強設備保養(yǎng)與維修,手術器械要先準備充分,并檢查其安全性能是否正常。
5、全面進行質量教育,定期檢查與考核,加強對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術培養(yǎng),不斷更新專業(yè)知識,提高護理質量。
6、醫(yī)院設立醫(y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并定期活動,分析和研究醫(yī)療護理安全工作狀況,提出改進意見。對己發(fā)生的醫(yī)療護理糾紛、差錯、事故要認真做好調查、及時上報,組織討論,并提出處理意見及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第6篇 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管理制度
1.護理不良事件分為護理差錯、護理事故、在院跌倒、護理并發(fā)癥護理投訴及其他意外或突發(fā)事件。
2.護理部及各科室具備防范、處理護理不良事件的預案,并不斷修改完善。
3.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后,當班護士要立即向護士長和當班醫(yī)生匯報,本著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則,迅速采取補救措施,盡量避免或減輕對病人健康的損害,或將損害降到最低程度。
4.護士長要逐級上報不良事件的原因、經過、后果,并按規(guī)定填寫對應的登記表.情節(jié)嚴重的差錯、投訴或病人自殺等突發(fā)事件半小時內上報護理部,其他不良事件12小時內上報護理部,護理部及時了解情況,給予處理意見,盡量降低對病人的損害.
5.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的各種有關記錄、檢驗報告、藥品、器械等均應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銷毀,必要時封存,以備鑒定。
6.護理部制定護理投訴和糾紛的接待流程,熱情接待、認真調查、尊重事實、耐心溝通、端正處理態(tài)度,5個工作日內給予答復.重大護理投訴,上報醫(yī)院備案、討論。
7.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后,病區(qū)和科室要組織護士進行討論,分析原因,提高認識、吸取教訓、改進工作。
8.執(zhí)行非懲罰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并鼓勵積極上報未造成不良后果但存在安全隱患的事件以及有效杜絕差錯的事例.如不按規(guī)定報
告、有意隱瞞已發(fā)生的護理不良事件,一經查實,視情節(jié)輕重給予處理。
9.各科室和護理部如實登記各類護理不良事件。
10.醫(yī)院成立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和護理技術管理委員會,對上述事件每月匯總進行討論,從制度合理性、制度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管理、工作流程、職業(yè)道德、主觀態(tài)度等方面綜合分析,根據事件的情節(jié)及對病人的影響,確定性質,提出獎懲意見和改進措施,在全院護士長會上傳達,共享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第7篇 y病房護理責任及管理制度
燒傷病房特點是:病人來勢急,病情重,變化多而迅猛,病程長。因而燒傷護理是一項十分重要而又復雜的工作,護理質量的好壞除與護理專業(yè)技術的熟練程度有關外還與責任心有關。為了規(guī)范燒傷病房的護理工作,特制定本管理規(guī)定,請悉遵照執(zhí)行。
一、組織管理要求
1.外科病房內附設的燒傷病房,可根據病人多少,病情輕重,分若干護理小組,由組長統(tǒng)一計劃安排工作。專設的燒傷病房,如設25張床位,應配備19名護士,4名衛(wèi)生員,要求人員安排機動靈活,必須重視大面積燒傷病人,也不可忽視小面積燒傷病人的治療和護理。
2.要嚴格執(zhí)行崗位責任制及各項規(guī)章制度。
3.經常進行醫(yī)德和護士素質教育,樹立愛護病人的觀點,注意做好殘傷病人的心理護理,盡量解除病人的身體和精神痛苦。
4.燒傷病房在人力配備上要適當考慮知識水平、體質、技術能力等。
二、業(yè)務管理要求
1.要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業(yè)務學習,使之熟練地掌握各個階段的護理特點,如休克期護理、感染期護理、切痂期護理、植皮手術前后護理。此外,還要掌握創(chuàng)面護理辦法,如暴露療法、包扎療法等。
2.燒傷病人的痛苦重、病程長、治療處理多,因此,要求護士素質好,操作輕柔,態(tài)度和藹,并掌握病人的思想情緒和心理變化,做好精心護理。
3.要有完善、性能良好的搶救設備。
4.物資配備應齊全,要有計劃地安排和準備器材,保持充裕的儲備量,特別是無菌被服和敷料包等,以保證成批燒傷病人的搶救。
5.嚴格執(zhí)行各項消毒隔離常規(guī),以降低病房交叉感染率。
6.要認真做好病人的飲食管理,保證病人必要的營養(yǎng)攝入量。護士應掌握不同燒傷面積對熱量與蛋白質的需要量,以及計算方法,并應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生活習慣,胃腸功能等,以供應適宜的營養(yǎng)。
第8篇 護理部科研管理制度
1) 護理部應建立護理科研管理組織體系及相關制度,并妥善保存護理科研管理工作原始檔案資料。
2) 設立護士教育與科研委員會,負責制訂護理科研計劃,審查護理科研題目及設計、鑒定護理科研成果,并推廣使用。組織護理學術交流,介紹國內外先進的護理科研信息。
3) 護理科研計劃與科研項目申請書須呈報護理部審批并登記。
4) 凡受到獎勵的護理科研成果須填寫護理科技成果登記表上報護理部,并記人個人技術檔案內。
5) 凡屬科研資料,包括論文、錄像、錄音、幻燈、照片等,均應分類妥善保管。護理人員參加會議、獲獎、成果等證書及科研成果資料要復印1份上交護理部保管。
6) 每項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應有上級有關部門的鑒定和批準后方可推廣。
7) 護理人員發(fā)表科技論文須經科室、護理部兩級審批,在領取由護理部發(fā)出的論文介紹信后,方可投稿。
8) 學術論文評定程序:由各專科區(qū)護長審閱后提交科護長審閱,之后上交護士教育與科研委員會復審,蓋護理部公章,才可投稿。
9) 護理部每年根據醫(yī)院相關規(guī)定,結合護理人員的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論文屬性以及論文的影響因子等綜合評價指標,對護理人員論文發(fā)表情況進行獎勵。
10) 定期召開護士教育與科研委員會會議進行小結,總結成功經驗,建立相關制度、規(guī)范相關標準。
11) 科研經費的申請:由項目申請人提交項目標書(申請書),交護士教育與科研委員會評審,再交護理部主任批準,最后提交醫(yī)院科研處,并做好科研經費使用計劃。
12) 護理論文完成要求:護師以上人員每年完成學術論文一篇以上,各科室每年要有一定數(shù)量的護理論文在專業(yè)期刊上發(fā)表。
第9篇 附院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與監(jiān)控措施
附屬醫(yī)院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與監(jiān)控措施
一、管理制度:
1、認真落實各級護理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工作明確分工,團結協(xié)作,結合各科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專人負責,定期組織檢查,發(fā)現(xiàn)事故隱患及時報告,采取措施及時處理。
3、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程,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預防院內交叉感染。
4、對危重、昏迷、癱瘓患者及小兒應加強護理必要時加床檔、約束帶,以防墜床,定時翻身,防止褥瘡。
5、劇、毒、麻、貴重藥品人專人保管,加鎖、帳物相符。
6、搶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種類、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時(及時檢查、及時維修、及時補充),搶救器械做好應急準備,一般不準外借。
7、搶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時清點交接,嚴防損壞和遺失。
8、對科室水、電、暖加強管理,保證不漏水、漏電、漏氣,如有損壞及時維修。
9、內服藥和外用藥標簽清楚,分別放置以免誤用。
二、監(jiān)控措施:
1、氧氣管理:用氧管理:
1)用氧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
2)告知患者及家屬勿在室內抽煙,氧氣管道周圍禁煙火和易燃品。
3)定期檢查氧氣接口,發(fā)現(xiàn)漏氣及時維修。
4)吸氧設施有'四防'標志(防熱、防油、防火、防震),并系有安全帶,氧氣筒內的氧氣不可用盡。
2、對危重患者及小兒防止發(fā)生意外措施:
1)防墜床。小兒要使用有床檔的小兒床;昏迷及煩燥患者有專人守護,必要時加床檔。
2)防燙傷。需要熱敷的患者,護士要及時巡視,嚴格交接班;給嬰幼兒、老人、昏迷、肢體癱瘓麻痹患者用熱水袋時,溫度50℃以內,熱水袋不可直接接觸病員的皮膚。
3、制度落實:
1)執(zhí)行分級護理,進行健康教育,術后及長期臥床初起活動者,有人扶持,動作要輕慢,以防因體位變化,引起虛脫。
2)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做好'三查七對',按時巡視病房,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3)對急危重癥患者,做好各項基礎護理。
①昏迷患者專人護理,床旁備好壓舌板、開口器、舌鉗、紗布、吸痰器等,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
②做好皮膚護理,定時翻身、拍背、按摩、防止褥瘡的發(fā)生。
③煩躁患者給約束帶固定,注意松緊適度,觀察肢體血運、溫度、顏色等變化。
④嚴格執(zhí)行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發(fā)現(xiàn)隱患及時討論處理并上報。
第10篇 護理安全管理制度
護理安全管理制度(一)
一、安全管理制度
1、認真落實各級護理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工作明確分工,團結協(xié)作,結合各科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
2、科室設安全員,每周進行安全檢查。護士長每月組織科內人員進行安全護理分析,發(fā)現(xiàn)事故隱患及時處理。
3、嚴格執(zhí)行交接班制度、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與分級護理制度,按時巡視病房,認真觀察病情變化。
4、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程,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預防院內交叉感染。
5、每天進行安全評估,做好標識。對危重、手術、老年及小兒患者應加強護理,必要時加床檔、約束帶,以防墜床,定時翻身,預防褥瘡的發(fā)生。
6、劇、毒、麻、貴重藥品專人保管,加鎖,賬物相符。
7、搶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種類、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時(及時檢查、及時維修、及時補充),搶救器械做好應急準備,一般不準外借。
8、搶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時清點交接,嚴防損壞和遺失。
9、做好安全防盜及消防工作,定期檢查消防器材,保持備用狀態(tài)。
10、對科室水、電、氣加強管理,保證不漏水、漏電、漏氣;如有損壞及時維修。
11、內服藥和外用藥標簽清楚,分別放置,以免誤用。
二、護理缺陷高危因素防范要點:
護士長對護理缺陷事故發(fā)生的高危因素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
(一)高危環(huán)節(jié):治療、危重患者搶救、患者流動管理、工作交接、醫(yī)護合作性環(huán)節(jié)、新藥新技術應用環(huán)節(jié)。
防范:1、對高危環(huán)節(jié)制定操作規(guī)范等預防措施。
2、加強操作過程中的督查。
3、經常查找不安全隱患,善于整改。
(二)高危人群:進修護士、實習護士、新職工;工作時注意力分散、情緒狀況不良、業(yè)務能力欠缺者;護患交流性格障礙者。
防范:1、加強相關護理人員的培訓。
2、關心護士的工作、身心狀況。
3、盡一切可能消除交流障礙因素。
(三)高危時段:繁忙、中夜班、交接班、節(jié)假日等。
防范:1、護士長根據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資源。
2、發(fā)揮護士長值班功能。
3、節(jié)假日有人員儲備、安全檢查等應對措施。
(四)高危意識:主觀意識過強,缺乏安全意識,法制觀念淡薄。
防范:1、加強法制學習,強化法律意識。
2、加強安全學習,運用舉一反三方法。
3、對護理缺陷、事故認真對待,嚴肅處理。
三、制訂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
(一)護理安全常抓不懈。每位護士要主動查找護理安全隱患,護士長經常進行提問、分析、評價、總結。
(二)安全護理納入病房的目標管理。
1、根據病情、年齡、精神狀況,并結合病區(qū)環(huán)境,護士對患者做安全評估。
2、排班合理(人力資源充足、業(yè)務力量分配合理)。
3、開展新治療、新檢查、新藥物時應及時組織全體護士對相關知識的進行學習。
4、加強醫(yī)療儀器的使用與維護。
四、病房內有危重患者、重大手術及特殊治療護理時,及時向護理部匯報,并由護士長、高年資護師參加和指導青年護士工作、病情觀察,護理文件書寫及時、準確、認真、規(guī)范。
護理安全管理制度(二)
一、護理工作安全管理制度
1、護理人員進行法制和護理安全教育,增強護理安全意識和責任心,提高護理質量。
2、建立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完善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程,落實各級人員工作職責,定期檢查落實情況。
3、嚴格遵守護理查對制度,杜絕差錯事故的發(fā)生。
4、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醫(yī)院感染發(fā)生。
5、嚴格執(zhí)行交接班制度,護士要及時巡視病區(qū),對小兒、煩躁、神志不清、使用熱水袋、冰袋、臥床等患者應加強巡視,確保患者安全,防止意外發(fā)生。
6、加強病區(qū)藥品管理,執(zhí)行藥品管理制度。(www.)毒、麻藥品置專柜上鎖,專人管理,有基數(shù),有交接班記錄,使用有登記;急救設施和藥品、貴重儀器有專人管理,處于備用狀態(tài)。
7、做好防火防盜工作,加強易燃、易爆、易損物品的管理及對護理人員和病人、陪人進行安全教育。經常檢查電源、水源、防火設施,及時維修,保證安全運用。不得私自對病區(qū)的設施亂拆或改建。
二、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應遵守入院須知,聽從醫(yī)護人員的指導,與醫(yī)護人員配合,服從治療和護理,安心修養(yǎng),確保安全。
1、病員入院時,認真聽取入院宣教內容。
2、患者應遵守病區(qū)作息時間,保持環(huán)境整潔與安靜,不在室內吸煙及使用電器等。
3、護士不得私自答應病員外宿,若有特殊情況外出時,必須經科主任及主管醫(yī)師批準同意后,方可離開。
4、病員私自外出發(fā)生意外情況,一切后果自負。
5、病員若未經許可不得進入診療場所;不得動用醫(yī)療、護理設備;不得進行任何護理技術操作。
6、需留陪人嚴格按醫(yī)囑執(zhí)行。
護理安全管理制度(三)
一、嚴格執(zhí)行各項規(guī)章制度 及操作規(guī)程,確保治療、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護理部定期檢查考核。
二、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堅持醫(yī)囑班班查對,每天總查對,護士長每周總查對一次并登記、簽名。
三、毒、麻、限、劇藥品做到安全使用,專人管理,專柜保管并加鎖。保持固定基數(shù),用后督促醫(yī)師及時開處方補齊,每班交接并登記。
四、內服、外用藥品分開放置,瓶簽清晰。
五、各種搶救器材保持清潔、性能良好;急救藥品符合規(guī)定,用后及時補充,專人管理,每周清點兩次并登記;無菌物品標識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確保在有效期內。
六、供應室供應的各種無菌物品經檢驗合格后方可發(fā)放、
七、對于所發(fā)生的護理差錯,可是應及時組織討論,并上報護理部。
八、對于有異常心理狀況的患者要加強監(jiān)護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發(fā)生。
九、工作場所及病房內嚴禁患者使用費醫(yī)院配制的各種電爐、電磁爐、電飯鍋等電器,確保安全用電。
十、制定并落實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和危重患者搶救護理預案。
第11篇 護理科研管理制度
1) 護理部應建立護理科研管理組織體系及相關制度,并妥善保存護理科研管理工作原始檔案資料。
2) 設立護士教育與科研委員會,負責制訂護理科研計劃,審查護理科研題目及設計、鑒定護理科研成果,并推廣使用。組織護理學術交流,介紹國內外先進的護理科研信息。
3) 護理科研計劃與科研項目申請書須呈報護理部審批并登記。
4) 凡受到獎勵的護理科研成果須填寫護理科技成果登記表上報護理部,并記人個人技術檔案內。
5) 凡屬科研資料,包括論文、錄像、錄音、幻燈、照片等,均應分類妥善保管。護理人員參加會議、獲獎、成果等證書及科研成果資料要復印1份上交護理部保管。
6) 每項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應有上級有關部門的鑒定和批準后方可推廣。
7) 護理人員發(fā)表科技論文須經科室、護理部兩級審批,在領取由護理部發(fā)出的論文介紹信后,方可投稿。
8) 學術論文評定程序:由各??茀^(qū)護長審閱后提交科護長審閱,之后上交護士教育與科研委員會復審,蓋護理部公章,才可投稿。
9) 護理部每年根據醫(yī)院相關規(guī)定,結合護理人員的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論文屬性以及論文的影響因子等綜合評價指標,對護理人員論文發(fā)表情況進行獎勵。
10) 定期召開護士教育與科研委員會會議進行小結,總結成功經驗,建立相關制度、規(guī)范相關標準。
11) 科研經費的申請:由項目申請人提交項目標書(申請書),交護士教育與科研委員會評審,再交護理部主任批準,最后提交醫(yī)院科研處,并做好科研經費使用計劃。
12) 護理論文完成要求:護師以上人員每年完成學術論文一篇以上,各科室每年要有一定數(shù)量的護理論文在專業(yè)期刊上發(fā)表。
第12篇 疼痛護理評估與記錄管理制度
疼痛護理評估與記錄管理制度
疼痛是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伴隨著現(xiàn)有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疼痛是主觀的。鑒于疼痛給病人造成的多方面損傷,國際上將疼痛列為第五生命體征。根據衛(wèi)生部《三級綜合醫(y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關于疼痛治療管理與持續(xù)改進、《癌癥疼痛診療規(guī)范(2011年版)》等標準要求,結合我院實際,特制訂疼痛的護理評估與記錄規(guī)范。
1、疼痛評估方法
1、數(shù)字分級法(nrs):使用《疼痛程度數(shù)字評估量表》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按照疼痛對應數(shù)字將疼痛程度分為:
無痛(0)、輕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2、疼痛評估流程
患者
疼痛初篩
評估
診斷
治療、教育
再評估
相應檢查
心理輔導
3、疼痛處理與記錄
(1)疼痛處理
1、對于有疼痛的患者,護士在入院后2小時內完成首次評估。護理人員對所有疼痛病人都要進行疼痛的部位、時間、性質、程度等內容評估,住院病人至疼痛消失或出院為止。
2、對于產婦的疼痛由護士觀察和評估記錄,分娩時正常宮縮按照醫(yī)療常規(guī)處理。如果有異常疼痛立即告訴醫(yī)生,由醫(yī)生進行評估和相應的處理。
3、護士對評估發(fā)現(xiàn)1-6分(輕度--較重度)的疼痛病人,要在1小時內告訴主管或值班醫(yī)生,醫(yī)生根據情況進行相應處理。對于7分以上的疼痛(重度以上),護士立即告訴醫(yī)生,并按“疾病診療常規(guī)”在30分鐘內進行處理。
(二)疼痛記錄
1、無痛(0分):每天評1次。
2、輕度疼痛(1-3分):每天評1次。
3、中度疼痛(4-6分):每天評2次,連續(xù)3天至0-3分改每天1次。
4、重度疼痛(≥7分):每班評1次,連續(xù)3天至0-3分改每天1次。
(三)疼痛書寫要求
1、疼痛評估后將分數(shù)繪制在電子體溫單上疼痛欄內。
2、疼痛評分在0-6分內的不用記錄護理記錄單,疼痛評分≥7分和
使用麻醉止痛劑的需書寫護理記錄單。
3、護理記錄要求:
每班記錄1次,記錄疼痛評分、部位、時間、疼痛性質、治療和
護理措施。
60分鐘內對治療和護理措施進行效果評價。
使用麻醉止痛劑觀察藥物副反應。
護理部
2016年11月制訂
住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評估管理要求
為了提高護理工作質量,使護理工作更能滿足住院患者的實際需要。根據《2014版分級護理行業(yè)標準》管理要求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來確定并實施不同級別的護理,我院設計使用了《住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評價表》,在臨床工作中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為進一步規(guī)范評估的準確性和實效性,特制定以下管理要求。
1、護士在入院后4小時內完成首次住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告知管床醫(yī)生,按要求標記護理級別。
2、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評估規(guī)定:
程度
分值
評分時間
危重患者
有醫(yī)囑
每天1次
重度依賴
0-40分
每3天1次
中度依賴
41-60分
每3天1次
輕度依賴
61-99分
每周1次
無需依賴
100分
不續(xù)評
3、患者病情發(fā)生變化時應隨時評估。
護理部
2016年11月制訂